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矿山铁汉”的传奇故事
——听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潘时兴讲过去的事
文章字数:2,374
  2016年,福建省第一对煤矿——铅坑矿迎来建矿60周年。时光倒流,定格在最艰苦的岁月,那里随处可见闪光的人、闪光的事。轻拣一枚,随之走进那个时代的井巷深处,去寻找矿山的根,寻找人性的本。
  潘时兴,随着他所在的掘进五队被树立为福建省煤炭系统十面标杆红旗之一、被命名为“硬骨头五队”“特别能战斗队”而扬名。他出席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此后他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他与他的掘进五队从此成为天湖山矿务局的传奇,让人传颂至今。
  让我们一起来听潘时兴讲过去的事。
  时代的选择
  1969年,23岁的我来到铅坑矿,年岁不小,个头不高。第一次下井,井下一片漆黑,有的地方很高,还冒顶,抽风机轰轰作响。我真的是吓得发抖。我在部队当的是步兵,胆子算比较大的,可看到这种情况,我还是害怕,只是怕也没有用。
  我当兵前在公社当通信员,转业时正是文革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四个面向”,原本想着地方可以分配个好工作却没了指望。回公社?我当通信员时,每天要煮饭给17个人吃,还要打扫卫生、挑水,工资一个月20元,说实话我不想再回去。那时煤矿一个月工资有50.4元,一个公社书记无非也才44.5元,普通干部也就30来元。下洋离我老家也不远,即使交通不便,回南安老家也就半天功夫。我家里有十口人,吃饱饭都成问题。那时候老百姓一分钱都没地方赚,我要是一个月还能寄二十多元、十几斤大米回家,那就很厉害了。思想挣扎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地安下心来。
  我在公社时已经入了团,到了部队,我们在这边开团会,他们在那边开党会,我心里羡慕得很,觉得入党真是光荣。我要好好干,争取入党,回到地方,地方工作人员看了档案,也比较好分配工作,那时就是这样的想法。初到煤矿又和到部队时的情形有点像,以前羡慕别人能入党,现在羡慕别人能吃下这等的苦头;以前对将来的工作有个盼头,现在浅浅地意识到了对生活的责任感;在部队我要求自己“积极服从、不犯错误”,在煤矿我决定先把技术学好,只要技术学懂了,规律掌握了,自然就不怕了。
  韧性的战斗
  铅坑矿是天湖山矿务局最早的煤矿,掘进五队是铅坑矿最拼的队伍。我磨练了4年,对井下采煤、掘进各项工序都基本熟练,早就不怕了。1973年,我进入掘进五队,任党支部书记。井下的工作,时常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时党员都是冲在前的。
  有一些比较危险的、矿里都想要放弃的工程,我们五队总要试一试。有一次,遇上一个大煤包,巷道打进去,空气很稀薄,人一到那就会昏倒,但那边煤又多,都是国家资源啊。我们商量出一个办法,在外面把木头锯成需要的长度,然后把炸药绑在木头上,再将木头顶在煤包上爆破,把煤放下来。
  还有一次,在775水平运输大巷施工中,打到构造带,淋水量、水压都很大,井下碰到水就要改道,但主巷如果改道,会造成很多麻烦,比如电瓶车在行驶时拐弯就很危险。当时的情况是钢钎打完眼,水就直接冲过来,雨衣穿不住,我们就穿蓑衣、戴斗笠坚持打。装炸药时,装完一节就被水顶了出来,我们用炸药袋套住炸药,一条一条塞进去,炸药塞满又被冲出来,我们就用木棍把炸药一节一节挤进去,外面用木楔顶住放炮。
  1978年,矿务局在铅坑矿开展扩建大会战,按老程序来讲,一般是要等炮放完、炮烟散、出完渣,再架棚、铺轨。为了抢时间,我动了些脑筋,几经周折托人到泉州军分区借了两个防毒面具,炮一响完,两个戴防毒面具的人马上冲进去冲洗岩帮,冲洗完,立刻出渣,边出渣,边架起两台风钻,人站在渣上打顶眼,渣一出完,这边开始架棚,那边开始铺轨,每个人都不闲着,我们一环一环衔接得相当紧,把时间省下来多打循环。当月我们打了362米的进尺,得了全省第一。
  除了生产上不落人后,我到五队那十年,没有出现过一起伤亡事故。越是危险的地方反而越不会出问题,因为大家都盯着看,往往就是那些认为很安全而无所谓的地方才容易出问题。井下作业要很谨慎,胆要大、心要细,一点都不能马虎。对安全,我们从不侥幸,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那时候,工余放电影,一旦有红色经典电影,矿里就会要求工人早点出井。有个队长生产不想掉队,多干了一会儿,刚出井还没洗澡,就听说电影已经开始放了。他说:“放都放了,还看什么,走,进去接着干。”尽管有的队员很不情愿,心里骂着,脚却跟着队长走。普通的工人都能做到那样,我被党和人民授予那么大的荣誉,能不处处走在前吗?我们那时候的苦比不上纯手工时代的苦,扩建时期的苦也比不上开拓时期的苦。那个时代又有谁不苦?苦着苦着,也就习惯了。
  我觉得所谓先进,就是要一个影响一个,一个带动一个,一个传续一个。每个队伍都有值得别的队伍学习的地方,大环境下,大家都是拼命大干,比学赶超,相互影响。当然,一个队伍的成长也是要全面发展的,只有自己先干好了,才能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培养,才会有更多先进的成长和壮大、传承和发扬。掘进五队就出了不少骨干,先后分别调到局、矿、区担任领导职务,这也无形地影响着别的队伍。我听说,至今的铅坑矿掘进五队还挑着大梁,依然专啃“硬骨头”,真是让人欣慰!
  有人说我是用劳动和汗水铸成的“铁汉”,也有人说我纯粹只是运气好。我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获得各种荣誉之后,职务也不断变化,而我自己心里始终坚持着毛主席提倡的“三种精神”。我在井下一线10年,当领导28年,当了“官”之后,我一直要求自己不带私心,一心为公,不骄不躁。其实,人生一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磊磊落落就好了。当下,虽然煤炭产能过剩,但那时却是工业的粮食,国家的政策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个人要服从国家大局。年轻人要珍惜好时代,不忘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相信平凡的事好好做,一样能出成果,进而影响他人,推动社会进步。(袁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