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1版:要闻
第2版:企业要闻
第3版:视点观察
第4版:经济安全
第5版:政工之窗
第6版:人物互动
第7版:企事聚焦
第8版:大榕树下
标题导航
团结就是力量
烟花醉新春
“围炉”记忆
书画艺术
春
立春赋
临江仙·梅
元宵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2月1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炉”记忆
文章字数:
682
文章浏览数:1142
泉州的冬天不会太冷,就是风大些。当大面积“阳”过之后,“围炉煮茶”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这个春节,因为乔迁新居,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泉州过年。姑子一家四口从两百多公里外的龙岩到我们新家串门。于是,我便在假期的午后,携家带口走在晋江梧林的青石板路上,欣赏各式各样的古厝洋楼,也在古城中体验了一番“围炉煮茶”的乐趣。
铁网烤盘,中间摆上一壶茶,茶壶外围摆上花生、桂圆、板栗、橘子、红薯……暖阳下,一家人慢悠悠地闻着茶香、品着茶点,聊家常、话当下。“围炉”之妙,或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亲近、温暖。
寒冬里,看到“围炉”两个字,让我想起那些沉淀的岁月和难寻的温馨……
儿时的记忆中,“围炉”往往和年末新岁连在一起。在莆田,“围炉”,即吃“团圆饭”。那时候小孩子一年到头最期盼“围炉”。原因也简单,“围炉”的菜十分丰盛,除夕之夜,全家大小一起围坐在圆桌的周围,吃着每一样带着吉利的菜,有说有笑,好不欢喜。窗外的烟花“噼里啪啦”的,在夜色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似乎只要这火光在,窗外的寒风,都会温柔许多。
如今,大家都忙,见面不容易。即使是父母,平常能陪他们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最期待大年三十晚的“围炉”团聚。因为哥哥工作的原因,有好几年我的父母都没办法在大年三十同哥哥一家“围炉”过年。虽不能陪在亲人身边,总有些许遗憾,可家人也给予了我哥哥最有力的支持和理解,就像有句话说的,“舍一家圆只为万家圆”。
忽然发现,“围炉”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和寄托。围的是炉、是茶、是食物,也是思念、是重逢、是温暖、是让人沉迷的人间烟火,是我们滚烫的记忆。“围炉”,它更像一个纽带,连结着围它而坐的人,也连结着当下和过往。(刘寒婷)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编辑室电话:0591-87527034 Email:fjmtbs@126.com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二环西路118号10层
版权所有:福建能源报 备案号:闽ICP备13019741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