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
华厦设计院
40小时极限攻坚!他们跑出“环保加速度”
文章字数:1,063
  “停水窗口期仅40个小时,这场硬仗必须拿下!”在古雷开发区南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道工程项目部会议室,业主单位漳州福化水务公司抛出的工期要求,让在场所有人瞬间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
  时间回到8月上旬,由华厦设计院生态环保分院负责的该工程迎来最棘手的“拦路虎”——需将福海创原排海管与新建管道精准接驳。这项作业的前提,是协调古雷石化、福海创两家大型企业同步停水,而最终敲定的窗口期仅40小时。
  “往常这类接驳工程,至少要四天半才能完成。”项目施工经理郑华指着图纸,语气凝重却坚定,“现在不仅要压缩工期,还要把前期准备、核心施工和后期测试都压缩进40小时,难度成倍增加。”
  “党员先上!”郑华当即发出动员令。一支由生态环保分院和漳州福化水务公司党员骨干组成的攻坚小组迅速集结,红色旗帜在一线高高飘扬。深夜的会议室里,图纸被反复标注修改,推演一次又一次。原需108小时的流程被层层压缩,最终敲定为40小时以内。
  8月6日15时,随着福海创、古雷石化两家公司同步关闭排水阀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正式打响。可刚开工,第一个难题随即而至:接驳点位于低洼地带,即便阀门关闭,管道内仍有大量积水裹挟压力。强行施工极可能引发管体破裂。
  关键时刻,郑华带领攻坚小组24小时值守、实时研判。他提出“分级泄压排水法”,在带压状态下精准开孔,再启动大功率水泵抽排积水,确保管体受力稳定。随着最后一方积水被抽离,现场响起短暂欢呼,又迅速投入“抢时间”的紧张氛围。
  “最难的是DN1000管道承插。口径1米、重量超千斤,对接时偏差哪怕1厘米,都可能导致密封失效。”郑华至今记忆犹新。
  夜色中,古雷半岛的晚风夹着热浪,蓝色焊花划破黑暗,机器轰鸣不断。党员们始终冲锋在前,有人紧握焊枪,有人肩扛工具奔忙。郑华更是全程坚守一线。工服被汗水浸透,帽檐滴下的汗珠在衣襟上晕出片片盐渍。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退缩。
  8月8日凌晨2时10分,随着最后一颗螺栓拧紧,试压程序启动。片刻寂静后,欢呼声响彻现场:“接驳完成!试压一次通过!”
  35小时10分钟!项目团队不仅圆满完成任务,更比工期提前近5小时。“你们不仅抢出了时间,更守住了质量,令人敬佩!”业主单位负责人连连称赞。郑华擦去汗水,欣慰地笑了:“党员就得跑在时间前面,这是我们的责任。”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管道上,望着恢复通水的系统,郑华的目光坚定:“环保工程事关园区生态安全,我们不仅是施工者,更是守护者。”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从技术创新到连续奋战,每一秒坚守都诠释着“极限”二字,他们用“加速度”抢出了时间,更用“高标准”守住了责任。 (鄢青梅)